醉韵廊作品
《云山共色》-梁小萍自撰自书回文对联传统书法与梁氏“水墨芭蕾”现代书法组合系列
作品书体:梁小萍"水墨芭蕾"现代书体和传统行草综合体
原作尺寸:97厘米 x 1000厘米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
2010年4月8日至10日,澳洲悉尼音乐学院和悉尼大学孔子学院联办"梁小萍书法艺术及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 综合活动。该研讨会是西方高等学府一个创新的学术实验,通过对梁小萍艺术思想的研究,在“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保护传统和面向未来”三大主题上进行探索,并首开西方高等学府对中国书法艺术从广度和深度进行高层纯学术探讨先河。该碑刻原作是艺术纪录片中即席挥毫的作品。
在艺术纪录片《梁小萍“水墨芭蕾”即席挥毫》中,围绕梁小萍书法创作的主线,引入多媒介艺术表演的场景,深化和突破了这次学术实验的意义。
其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云集悉尼音乐学院,共同参与了这些主题盛事:
"梁小萍书法艺术及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
个展“线条旋律―梁小萍书法艺术大观”
梁小萍即席挥毫表演
梁小萍书法工作坊
《梁小萍“水墨芭蕾”即席挥毫》艺术影片摄制
该作品便是艺术影片中即席表演之作。
作品正文:
(正向)
云山共色①
红流羽日,色共云山,情多酿醉人归约②;
碧入弦琴,馨弹芷蕙③,管壮萦痴我咏诗。
(反向)
色共山云
诗咏我痴萦壮管,蕙芷弹馨,琴弦入碧;
约归人醉酿多情,山云共色,日羽流红。
款识:
悉尼音乐学院与悉尼大学孔子学院
联合举办余之书法艺术个人展览及研讨会,
情之动之,欣然即席,特此志念。
庚寅於悉尼音乐学院
梁小萍撰回文对联并书
注:
1. 云山共色: 2010年4月在该学院举行"梁小萍书法艺术及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 探讨“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保护传统和面向未来”三大主题的关联,”云山共色”隐喻该三大主题中每对组合的共美。
2. 情多酿醉人归约: 喻众多来自世界各地学者为是次国际学术活动,齐集悉尼音乐学院。
3. 蕙: 在屈原<<离骚>>中指贵族子弟,在此喻该学院的学员。
《梁小萍书毛公鼎千字文》书法系列
作品书体:周朝钟鼎文
原作尺寸:135厘米 x 35厘米 x 22屏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青铜重器(前828年-前782年),被冠以“抵得一篇《尚书》”、晚清“四大国宝”、“青铜三宝”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腹内刻金文册命书500字,为举世青铜器铭文字数之最。 其文为西周散文代表作,其书法体现了周朝金文成熟的高境界,堪为后世金文楷模。
梁小萍诗书碑林金文《千字文》书法系列综述
《毛公鼎》、《散氏盤》、《大盂鼎》和《虢季字白盘》為晚清“四大国宝”,皆为周朝之重器。其铭文是周朝金文的鼎盛之作,自问世至此,一直作为金文的最高级别和后人临摹范本。
由于年代久远,斑驳难辩;又因字数稀少,难以运用;再因与现实失联,导致实用机律甚微。作者为此创作的四款系列作品:《梁小萍书毛公鼎千字文》、《梁小萍书大盂鼎千字文》、《梁小萍书散氏盘千字文》和《梁小萍书虢季字白盘千字文》,填补了书史的空缺,为金文的教育和推广作出了贡献。
大冶作为铜都与青铜器皿密不可分。因而,此四款史上首创便都囊括在该碑林之中。
作品正文:《千字文》正文 (参看下面链接)
《梁小萍书王献之大草千字文》书法系列
作品书体:大草
原作尺寸:135厘米 x 35厘米 x 22屏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
此系列创于2018年。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 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 “二王” 而共美于史 ,有 “小圣” 之称, 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 “书中四贤” 。有 “ 逸少鼎能,献之冠世 ” 之说。其 “一笔书” 尤为世人称道。
梁小萍碑林大草《千字文》书法系列综述
此碑林共选用作者三款草书《千字文》书法系列:《梁小萍书王献之草书千字文》、《梁小萍书王铎草书千字文》、《梁小萍书黃庭坚大草千字文》。它们均为史上首创。(注:网上流传清代职思堂法帖《黃庭坚临怀素大草千字文》(暂时无法证其真伪),该书顾名思义,取法怀素,而梁之书,则取法黄庭坚,两者之别,显而易见。)
以下摘自《梁小萍书大草千字文-梁小萍诗联书法艺术丛书•千字文书法艺术系列(卷二)》序言:
“在书法五体中,大草被视作当中最高境界之艺术,涵括自然万物之象,极尽意态奇诡之美。
大草,是梁小萍女士最為擅长的书体之一。她孩童时书法作品的首次亮相,便是四帧四尺大草独字 “莺、歌、燕、舞” 。年方十五,与高龄书法名家麦华三同被邀请任教于广东番禺师范,教授的也是大草书法。她独特的、被西方世界所喜爱的现代书法艺术体系,也是在标准草书基础上,对笔画字形用墨用水重新以国画的构图创作而成。
五十三年执管实践,三十多年天涯旅步,如今反映在《梁小萍书大草千字文》二十二帧作品中的艺术,更是风神飘逸、炉火纯青。笔墨所在,无一处用法,却处处得法、处处是法,其灵性率真、挥洒如意,一如天马行空。”
注:
《梁小萍书大草千字文-梁小萍诗联书法艺术丛书•千字文书法艺术系列(卷二)》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2017年 ISBN 978-7-5010-5225-7
作品正文:参看《千字文》正文
《塔型诗秋怀-梁小萍撰并以元桢墓志铭书之》
作品书体:梁式魏碑元桢墓志铭
原作尺寸:136厘米 x 75厘米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此作成书于2019年。塔形诗作为一种不常见不常用的书法形式,于创作有一定难度。作者在书写其多款书体中选用5款于此碑林。
作品正文:
塔形诗
秋怀
秋
泛舟
如银箭
碎剪澄流
细荡蒹葭梦
惊起一泊飞鸥
凭栏独倚杨花岸
静听雏莺漫啭温柔
非为游人但得游人乐
身临暮旦轻抛暮旦清愁
年年月月春春夏夏朝朝日
喜喜哀哀乐乐忧忧星海巡游
数不完梅绽裹英芳草绿黄枯瘦
焉能免滴荷新雨客行匆促老沧洲
还将畅咏青兰紫菊苍松白鹤晴光色
四极周游五岭纵跨十纪欢歌睦睦悠悠
秋怀( 解读)
秋
泛舟
如银箭
碎剪澄流
细荡,蒹葭梦
惊起,一泊飞鸥
凭栏独倚,杨花岸
静听雏莺,漫啭温柔
非为游人,但得,游人乐
身临旦暮,轻抛,旦暮清愁
年年月月,春春夏夏,朝朝日
喜喜哀哀,乐乐忧忧,星海巡游
数不完,梅绽裹英,芳草绿黄枯瘦
焉能免,滴荷新雨,客行匆促,老沧洲
还将畅咏,青兰紫菊,苍松白鹤,晴光色
四极周游,五岭纵跨,十纪欢歌,睦睦悠悠
《梁小萍书李邕行书千字文》书法系列
作品书体:梁式李邕行书
原作尺寸:135厘米 x 35厘米 x 22屏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此系列创于2016年。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健,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苏东坡,米芾、赵孟頫均从其书获益。传世书迹以《岳麓寺碑》《李思训碑》最为世人重视。
梁小萍碑林行书《千字文》书法系列综述
此碑林共选用作者四款行书《千字文》书法系列:《梁小萍书王羲之行书千字文》、《梁小萍书李邕行书千字文》、《梁小萍书郑板桥行书千字文》、《梁小萍书蔡襄行书千字文》。它们皆为史上首创。
这当中,王羲之书体以集字形式,在南朝梁武帝时代成就了《千字文》书法。不过,从纯艺术的角度,集字不属于某人的艺术创作。集字与书法创作的区别在于:集字是由他人从书者书法字库中挑选所需的字拼接成品(缺漏之字由他人补写。)而书法创作则是由作者对某一书体精熟后他本人的创作。
行书最能检验书者对一个书体的掌握程度,它与草书一样,除了对一款书体笔法的理解、结字的构造、章法的运用外,对其运笔速度的要求比其它书体要高。(即对该体的熟悉程度。只要熟悉了该体,掌控好该体的运笔节凑,与人的情感相融合,才能产生行书或草书的神韵。)
作品正文:参看《千字文》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