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韵园 - 二廊亭 1 展墙
《心以虚阔》-梁小萍自撰自书对联
作品书体:梁式魏碑石门铭体
原作尺寸:135厘米 x 35厘米 x 2帧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此联书成于2020年。
作品正文:
心以虚阔,踏细浪抒情,随光华逸荡;
韵之无穷,登奇峰咏志,伴意气翩跹。
《梁小萍书虢季子白盘千字文》系列
作品书体:梁式虢季子白盘
原作尺寸:135厘米 x 35厘米 x 22屏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
《虢季子白盘》,为传世体积最大的西周时代青铜器,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其铭文以四字为主作韵文,记述虢季子白大胜狿狁族后受赏于周宣王之盛况,是一篇铸进青铜器上的“史诗”,其文学和历史价值弥足珍贵。
在书法艺术上,更是以风神蕩逸、情致清雅、姿韵婉转而一支独秀。其章法意群清晰、点划聚散有度,行笔洁挺流丽。整篇铭文,开一派圆转书风之先,其影响力绵延深远,为先秦书法之绝品。
由于铭文只有111字,要通过这些字去创作1000个不同字的作品是很大的挑战。
梁小萍诗书碑林金文《千字文》书法系列综述
《毛公鼎》、《散氏盤》、《大盂鼎》和《虢季字白盘》為晚清“四大国宝”,皆为周朝之重器。其铭文是周朝金文的鼎盛之作,自问世至此,一直作为金文的最高级别和后人临摹范本。
由于年代久远,斑驳难辩;又因字数稀少,难以运用;再因与现实失联,导致实用机律甚微。作者为此创作的四款系列作品:《梁小萍书毛公鼎千字文》、《梁小萍书大盂鼎千字文》、《梁小萍书散氏盘千字文》和《梁小萍书虢季字白盘千字文》,填补了书史的空缺,为金文的教育和推广作出了贡献。
大冶作为铜都与青铜器皿密不可分。因而,该碑林选取金文《千字文》书法的比例大于其它书体。
作品正文:《千字文》正文 (参看下面链接“千字文原文”)
《塔型诗秋怀-
梁小萍自撰并书以梁氏行草》
作品书体:梁小萍行草
原作尺寸:136厘米 x 75厘米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此作成书于2019年。塔形诗作为一种不常见不常用的诗歌和书法形式,于创作有一定难度。
作者在书写其多款书体中选用5款于此碑林。
作品正文:
塔形诗
秋怀
秋
泛舟
如银箭
碎剪澄流
细荡蒹葭梦
惊起一泊飞鸥
凭栏独倚杨花岸
静听雏莺漫啭温柔
非为游人但得游人乐
身临暮旦轻抛暮旦清愁
年年月月春春夏夏朝朝日
喜喜哀哀乐乐忧忧星海巡游
数不完梅绽裹英芳草绿黄枯瘦
焉能免滴荷新雨客行匆促老沧洲
还将畅咏青兰紫菊苍松白鹤晴光色
四极周游五岭纵跨十纪欢歌睦睦悠悠
秋怀( 解读)
秋
泛舟
如银箭
碎剪澄流
细荡,蒹葭梦
惊起,一泊飞鸥
凭栏独倚,杨花岸
静听雏莺,漫啭温柔
非为游人,但得,游人乐
身临旦暮,轻抛,旦暮清愁
年年月月,春春夏夏,朝朝日
喜喜哀哀,乐乐忧忧,星海巡游
数不完,梅绽裹英,芳草绿黄枯瘦
焉能免,滴荷新雨,客行匆促,老沧洲
还将畅咏,青兰紫菊,苍松白鹤,晴光色
四极周游,五岭纵跨,十纪欢歌,睦睦悠悠
《梁小萍书郑板桥行书千字文》
作品书体:梁式郑板桥行书
原作尺寸:135厘米 x 35厘米 x 22屏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扬州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清代杰出艺术家,于诗书画并称三绝。
“板桥体”书法,波磔奇古、推陈出新,用隶体掺入行、楷、草、篆,而独创“六分半书”。该体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令其摇波驻节;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达书中画意。各种对比强烈的笔划和结构,错落有致,使章法有如“乱石铺街”。他把诗书画三体艺术高度统一,而独领风骚二百年。
梁小萍诗书碑林行书《千字文》书法系列综述
此碑林共选用作者四款行书《千字文》书法系列:《梁小萍书王羲之行书千字文》、《梁小萍书李邕行书千字文》、《梁小萍书郑板桥行书千字文》、《梁小萍书蔡襄行书千字文》。它们皆为史上首创。
这当中,王羲之书体以集字形式,在南朝梁武帝时代成就了《千字文》书法。不过,从纯艺术的角度,集字不属于某人的艺术创作。集字与书法创作的区别在于:集字是由他人从书者书法字库中挑选所需的字拼接成品(缺漏之字由他人补写。)而书法创作则是由作者对某一书体精熟后他本人的创作。
行书最能检验书者对一个书体的掌握程度,它与草书一样,除了对一款书体笔法的理解、结字的构造、章法的运用外,对其运笔速度的要求比其它书体要高。(即对该体的熟悉程度。只要熟悉了该体,掌控好该体的运笔节凑,与人的情感相融合,才能产生行书或草书的神韵。)
作品正文:《千字文》正文 (参看下面链接“千字文原文”)
《暇》- 梁氏“水墨芭蕾”现代书法
作品书体:梁小萍"水墨芭蕾"现代书体
原作尺寸:78厘米 x 136厘米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2003年,作者应邀首创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水墨艺术”课程, 该作是其时讲学示范。
作品正文:暇
《梁小萍书张迁碑千字文》系列
作品书体:梁式张迁碑体
原作尺寸:135厘米 x 35厘米 x 22屏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 ,计323字,立于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碑文记载了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和张骞的功绩,并涉及黄巾起义军的有关情节,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张迁碑》与《鲜于璜碑》同属隶书方笔名碑。其字体古淳茂密、拙稚天然、活脱灵动,笔力厚实劲挺,气势豪迈舒朗;全碑方整中破呆滞,沉雄中蕴变化,古朴中寓新奇,堪称汉隶杰出典范。
梁小萍诗书碑林隶书《千字文》书法系列综述
此碑林共选用作者书写的四款汉隶《千字文》书法系列:《梁小萍书西狹颂千字文》、《梁小萍书张迁碑千字文》、《梁小萍书鲜于璜千字文》和《梁小萍书衡方碑千字文》。它们均为书史首创。
这四款隶书《千字文》的原碑,皆为史上名碑。在作者14款隶书《千字文》中,这四款的共性是高古、拙厚、犷茂、雄迈、峻严。从中可以找到作者对汉隶情有独钟的取向和缘由,以及汉隶对作者其它书体用笔影响的脉络。
作品正文:《千字文》正文 (参看下面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