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韵园 - 三廊亭 2 展墙

千韵园 -冬景

千韵园 - 春景

千韵园 -三廊亭2 -效果图

《梁小萍书爨宝子碑千字文》系列

《梁小萍书爨宝子碑千字文》系列

(详情参看下面链接)

《丰》、《怡》

《丰》、《怡》- 陶文书法系列 2

作品书体:陶文

原作尺寸:直径68厘米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

陶文是远古中国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被认为是文字前身,是从无文字向有文字发展的一个阶段,属于尚未发展成熟的文字。

近年来,有学者指出,陶文或可与甲骨文同争为中国及东亚最早汉字。陶文历史在夏朝之前,为公元前2,500年,距今4,500年,比商朝中期的甲骨文(公元前1,300年,距今3,300年)早约1,200年。

作品正文:丰、怡

 

《梁小萍书蔡襄行书千字文》系列

《梁小萍书蔡襄行书千字文》系列

作品书体:梁式蔡襄行书

原作尺寸:135厘米 x 35厘米 x 22屏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号莆阳居士,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善诗文,精书法,专茶学。是史上名臣文人中集多领域大成的赫赫"大家",也是“宋四家”之一。

其书法恪守晋唐法度,雅淡清婉,端厚妍丽,体备一家,并怡然位居于晋唐法度与宋人意趣之间。其书艺在其生前已极负盛誉,欧阳修赞其:“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黄庭坚评其:“翰墨之豪杰。” 苏东坡称其:“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梁小萍诗书碑林行书《千字文》书法系列综述

此碑林共选用作者四款行书《千字文》书法系列:《梁小萍书王羲之行书千字文》、《梁小萍书李邕行书千字文》、《梁小萍书郑板桥行书千字文》、《梁小萍书蔡襄行书千字文》。它们皆为史上首创。

这当中,王羲之书体以集字形式,在南朝梁武帝时代成就了《千字文》书法。不过,从纯艺术的角度,集字不属于某人的艺术创作。集字与书法创作的区别在于:集字是由他人从书者书法字库中挑选所需的字拼接成品(缺漏之字由他人补写。)而书法创作则是由作者对某一书体精熟后他本人的创作。

行书最能检验书者对一个书体的掌握程度,它与草书一样,除了对一款书体笔法的理解、结字的构造、章法的运用外,对其运笔速度的要求比其它书体要高。(即对该体的熟悉程度。只要熟悉了该体,掌控好该体的运笔节凑,与人的情感相融合,才能产生行书或草书的神韵。)

作品正文:《千字文》正文 (参看下面链接)

蔡襄《离都帖》

台北国立故宮博物院藏

《梁小萍书蔡襄行书千字文》系列 - 局部 1

《梁小萍书蔡襄行书千字文》系列 - 局部 2

《梁小萍书蔡襄行书千字文》系列 - 局部 3

《梁小萍书蔡襄行书千字文》系列 - 局部 4

 

《梁小萍书石门铭千字文》系列

《梁小萍书石门铭千字文》系列

作品书体:梁式石门铭体

原作尺寸:135厘米 x 35厘米 x 22屏

原作材质:宣纸  墨

作品题记:

《石门铭》是摩崖石刻,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摩崖通高175厘米,宽215厘米,原刻于陕西汉中石门东壁,后凿移至汉中博物馆。 

《石门铭》为“石门十三品”之一,叙述褒斜道重开功业。其书风类近《石门颂》,用笔欹挺,字形趋扁,结体舒逸,篆情隶意,一派风姿奇肆、仙气飘然。是魏碑中之佼佼者。康有为在碑品中将其列为神品和仙品(见《广艺舟双楫·卷四·碑品第十七》和《广艺舟双楫·卷六·论书绝句第二十七》)。

由于该碑铭破损严重,斑驳难辨。故此千字文系列的出现,对该碑的书法研究和学习有着重大意义。

梁小萍诗书碑林楷书《千字文》书法系列综述

此碑林共选用作者四款楷书《千字文》书法系列:《梁小萍书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千字文》、《梁小萍书元桢墓志千字文》、《梁小萍书石门铭千字文》和《梁小萍书马振拜等三十四人造像记千字文》(龙门二十品之一)。第一个系列属于唐楷,后三个系列为魏碑。

出于避免与其它楷书大家在历史上已有《千字文》书法重复的考虑,碑林在此选用了作者上面四款《千字文》系列。从该碑林《千字文》楷书系列中,可以较多地感受到作者梁氏自创笔法的应用,以及一窥作者在篆书、隶书作品中所呈现的淳厚之风和刀刻之力的根源。

该四款楷书《千字文》系列均为史上首创。

 作品正文:《千字文》正文 (参看下面链接)

《石门铭》拓片

《梁小萍书石门铭千字文》系列 - 局部 1

《梁小萍书石门铭千字文》系列 - 局部 2

《梁小萍书石门铭千字文》系列 - 局部 3

《梁小萍书石门铭千字文》系列 - 局部 4